健康教会与世界的区别之一:实施教会纪律

杨丽真

 

过去人们都认为东方和西方的社会文化充满着差异,但全球各地的这一代青少年日益趋同。在资讯化、全球化趋势之下,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许多传统观念都受到了世俗主义严厉的挑战;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了人们宗教信仰的思维。当今社会文化渐渐地从有神论转为世俗化,即认为上帝是奢侈品、多余的,有没有都无所谓,对大部分而言,他们有没有神也照常生活,所以他们平时并不会想到神,只有在大难临头,一切方法都用尽时才想起神。世俗主义将宗教仅限于人生的一小部分,人生其他部分与宗教无关;因此认为神对人的日常生活毫无意义。

基督徒处在世俗的环境中,难免会受到环境影响、受感染;教会也很可能,从世俗主义吸收对人生的看法。这并不表示教会在传讲世俗主义,但是教会容忍世俗主义,渐渐地认为那是理所当然、顺理成章的事,结果没有人加以反对,予以分析,也没有人大肆批评。当代神学家巴刻在其著作《神的计划》中犀利指出,目前反映在基督徒生活方式中的世俗化问题之一包括快乐主义,自我感觉良好、个人的快乐推崇为人生第一要事;因此希望在安逸的环境和舒服的体验中追求人生幸福和快乐。现代基督徒时刻受到传播媒体和周遭许多人的洗脑式影响,吸引他们走上享乐主义之路。快乐主义传递的信息是:寻求快乐乃智慧和道德的最高标准。教会必须认清世俗主义的真面目。教会应该就事论事,不应在那里耍花枪;明明教会有些事情已经不对劲,却装腔作势、虚与委蛇,认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、毫无问题。许多主流的基督教会为了满足会友“自我享乐”的需求,尽力为会友制造和提供安逸舒服的环境和体验来增加信徒的快乐;而避开艰难的任务、不受欢迎的圣经立场和令人疲惫的人际关系。

这明显离开了圣经以神为中心的信仰,违背了主耶稣吩咐属祂门徒舍己,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祂的命令。今天享乐主义把圣洁完全扭曲了,甚至牢牢掌控基督徒生活的优先次序。教会是否落入丧失道德本质的危机而不自知,倘或已经站立不住地卷入享乐主义的世俗潮流大风中呢?在世俗化的世界中,教会若要持守圣洁,教会就不能忽视纪律的问题。确实活在个人享乐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时代,人们浸淫于自由的文化中,纪律不是个愉快的名词;无论是纠正他人或是自我约束,纪律似乎限制了个人的自由。然而,圣经既示范又命令我们实行教会纪律。

主耶稣基督赋予教会管教的权柄,为要教训、引导会友,保守教会的纯洁和福祉。《西敏斯特信仰信条》第30章论教会纪律如此说:『1主耶稣是祂的教会的王和元首,祂任命一个由教会委员组成的管理组织,是完全独立于公民长官以外的。2天国的钥匙已交给这些委员,因此他们有留下或赦免罪的权柄;可以根据圣经和教会惩戒,向不悔改的人关上天国的门;又可以借着福音的事工,或在适当的时候解除惩戒,想悔改的罪人开放天国。3教会纪律是必须的,因为它可以纠正和挽回犯罪的弟兄,可以阻吓其他人犯同样的罪,可以清除那感染全体的酵,可以维护基督的尊荣和神圣的福音宣讲,又可避免神的震怒——教会如果容忍罪恶昭彰和刚愎的罪人,就会亵渎祂的圣约和印记,神的愤怒因此公正地临到教会。4教会委员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这些目的,应当按照罪行的性质和犯罪者的过犯,提出警告、暂停圣餐一段时间,或逐出教会。』如果我们希望建立健康的教会,我们必须愿意如此行。只有彻底遵守圣经的原则才能使教会与世界有别。

魏司道谈教会对惩戒的轻视

一位曾在中国东北服事的美国籍宣教士魏司道(J.G.Vos)写了多本的著作中的一本小书《教会复兴的障碍》提到四项拦住了教会成长和复兴的障碍,而其中一项也是今日教会的特点之一:藐视圣经所说的教会惩戒。当教会将『以神为中心』的焦点转为『以人为中心』时,这就导致教会忽视惩戒的各种原因:

1.  一般基督徒常用『相对』的态度来看待教会惩戒的问题,往往他们所关切的不是神藉着圣经所要求『绝对』的是非问题,而更看重自己所提的意见是否讨人的欢心而『赢得朋友并影响众人』。当教会惩戒沦落为『以利己为出发点』时,人们在采取行动前就会先衡量是否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,那么教会惩戒就被误用,被当作只是人的权威,而非神的权威。所以教会惩戒最核心的问题并非『明不明智』,也不是『人们会不会喜欢』仅此而已;乃是神如何吩咐祂的教会要怎么做,遵从关于圣经中『对不对』或『可不可以』的命令。

2.  另一个忽视教会惩戒的原因是『人情』。加入教会的会众可能彼此是血亲或姻亲。如果没有亲戚关系,执行教会惩戒也就顺理成章;如果当事人与教会中所谓『身份显赫』的人包括一些长老、牧师、传道或其他教会领袖有亲戚关系时,往往教会在这种情况下会因着看『人情』而在教会惩戒上犹豫不决,甚至对十分明显的罪行也视若无睹。

3.  教会迟迟不执行惩戒原因之一是惧怕产生一些从人的角度认为『不利的后果』。例如,某甲是教会会友,但已经十一年未参加聚会了,按照规矩,如果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教会的话,应该将他除名,可是教会却担心这样做会使和甲先生有亲密关系的乙家与丙家,一怒之下全都离开了教会,于是就不敢执行教会惩戒。无可否认的,教会中确有这种情形,但我们该怎么办呢?既然问题是在某甲身上,教会应该直接根据他的对错做适当的处置,乙家和丙家无论抱持什么看法都不应该受其影响。要是他们对基督和祂教会的忠心是如此的肤浅与脆弱,仅藉着怀柔政策笼络他们以及所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亲属,使他们能留在教会,这对教会有什么益处呢?他们根本就不是教会的资产! 他们黑白不分,留在教会的话徒然成为教会的负担,要是他们走了,教会虽然在人数统计上损失了一些,但却能在属灵的能力与纯洁上得着了许多。

4.  另一可能妨碍教会惩戒的原因是:被惩戒的人往往拿『离开教会』作威胁,这并不是出于臆测,而是每次实行教会惩戒就会出现的事。例如,张洪翎常常不守安息日,他因为商业上的目的时常长途旅行,占用了主日的时间,于是教会就去跟他提这件事——通常只是私下劝他——若是照实告诉他『不守安息日』是严重的罪,他会怎样呢?十之八九这个人就会马上翻睑,大声向每一个人宣布,他不要继续在干涉他商务的教会里聚会了。在下一次领圣餐之前,他会向教会索取介绍信,以便加入一个能宽容并对他的生活不做任何要求的教会。 

5.  滥用『基督徒爱心』而拦阻了教会执行惩戒,可能有些教会执事托辞反对惩戒的执行,认为这样对待犯错的弟兄,未免太没有基督徒的爱心了!这种说法简直是把『惩戒』与『爱心』之间树立了一道错误的对比;误以为这两者是不能相容的,认为我们可以分别实施惩戒或爱心,但不能兼顾两者。于是惩戒就以『爱心』为理由而搁置了。这种情形在教会屡见不鲜,而且往往是由颇孚众望的弟兄以爱心为理由,用听来十分合理、很能投人所好的方式来辩解,结果使人对那些主张按圣经的要求来惩戒的人产生坏的印象,认为他们缺乏基督徒的爱,甚至被人大肆宣传说他们施行惩戒是为了报复,或被认为吹毛求疵。这些对那位违规的弟兄所做的『爱的辩解』,反而把罪名归于赞成惩戒的弟兄。有时候结论是:『总而言之,这件事不要再讨论下去了!

这一切都是起源于在惩戒与爱心之间设置了错误的对比,惩戒不该被视为仇恨或报复的表示;相反地,惩戒本身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爱的表示——不仅是爱真理、爱教会,甚至也是爱那犯错的弟兄。对于犯错的弟兄不予责备,而使他一直落在罪的景况里,那并不是爱。最真实的爱乃是从圣经里找寻神所指定的药方让他服下,使他的气焰受挫,知道谦卑,并得以恢复正常。

6.  另外一种妨碍教会惩戒的情形是——许多教会会友不以合乎圣经真理的道德力量支持教会的决议,反而同情受惩戒者,告诉他:“牧师长老们的”处罚“是多么糟糕的事,教会无权这么做……等等。”这么一来,教会惩戒好像只是牧师与长老单方面的事,教会其他人就袖手旁观,或是为这件事表示痛心与惋惜,或是跑去安慰那位被惩戒的人,甚至告诉他:“我们都无法忍受这件事情!”信徒们这样做必然会破坏了教会惩戒的效果,就像管教孩子的时候,如果父母亲当中,一个说犯错该受处罚,另一个却跟孩子说:“你被修理,太可怜了!”那么,父母所有的管教都将落空!

惩戒当然是全教会的行为,教会执行惩戒是以全体会众的名义执行的,全体会众应该以道德的力量支持教会的表决;不过,他们也不该将受惩戒的人看成敌人,他们应该明白的表示他们赞成教会的处置,并且为那位犯错的人祷告,希望他能够悔改。每一位有领圣餐资格的人都曾答应要服从教会惩戒,答应在主里服从教会的判决。

 

教会惩戒一件关乎诚实的事,它是面对事实的做法。神是一位信实、公义的神,所以祂也要求祂的子民与仆役要信实、公义。牧养和治理教会都不是简单的任务,然而,在必要时执行教会惩戒更是件艰难的工作。它需要勤奋、守望、智慧、考验耐心和爱心。有些会众可能不理解,为何教会如此行;当不容易即时看见结果。或是人数的增长没有预计的快时,人们可能会失去耐心。有些人可能认为被冒犯,另有些人甚至可能离开教会;我们别忘了福音本身会冒犯人的,让人们觉得不舒服,甚至被激怒。这都无所谓,重要的是基督的教会当在这个世代遵从圣经中的吩咐,继续传讲神的真道,继续祷告,继续建立人际关系,更继续相信主耶稣基督会用祂的话语的能力来建造祂的教会。最终基督之名与荣耀得以彰显,教会之纯全得到捍卫,教会与世界的分界线也能忠心地被持守。分界线一旦被划清并且被忠心持守后,我们将得到属灵的福气,那是单凭工作计划,体力,意志与办活动所达不到的。

   教会纪律既然是个有效且基本的管道,在世界和教会之间划分界限,且是确认哪些人是上帝的子民的主要方式之一,又是分辩教会真假的关键因素,所以,在现今这个对如何判断基督教会真假有许多困惑的时期,重新建立良好的教会纪律制度,实在是当务之急。

Recommended Article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