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经辅导与上帝的属性

陈希仪

2018年毕业于台北改革宗神学院

旧约兼圣经辅导硕士

新手妈妈

 

引言

某脸书群组中突然出现以下贴文:

各位妈咪,我有件事想询问你们的看法。我目前怀孕4个月,男朋友已经离开我了,我想他是不会回来、为宝宝负责任的。上星期产检的时候,被医生告知宝宝有90%可能性患有唐氏症。我在考虑是否把宝宝拿掉…我自认没办法照顾他/她…而且生下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,又要一辈子受苦,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,宝宝来到世上简直是一生受罪。可是,我又舍不得…心里好痛、好烦、好孤单…妈咪们,我该怎么办才好?[1]

 

如果有机会,身为一位基督徒辅导员,你会如何辅导这位求助的女生呢?你认为她最大的困境是什么?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她?

每个辅导员背后都有他/她所认信的一套人生价值观,也可称之为“心中的坚持”。这套心中坚持决定了辅导员如何回答以下几个核心的生命问题:

·       辅导的终极目标是什么?

·       人是什么?活着的目的又是什么?人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?

·       这世界是否有神、绝对真理、不变的道德标准存在?

也因此深深影响了辅导员如何分析寻求辅导者所面对的问题,并且提出怎样的建议和劝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举例来说:假设辅导员A是无神论者,也认为道德标准并非绝对,而是根据不同文化与时代的多数意见而定。对他而言,堕胎与否就没有道德对错可言了。再者,若他认为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要快乐、追求自我实现,整个辅导将会朝着“以受辅者一生的自我实现”前进。在这状况下,腹中的胎儿极可能被视为一个拦阻和累赘,为了母亲的“益处”需要被铲除。另一方面,辅导员A也极可能认为让这孩子出生在破碎家庭、面对一生无法医治的残疾,是毫无意义的。这就更加强了选择堕胎的合理与正确性。

请问,圣经辅导员当有的心中坚持是什么呢?

圣经辅导建基于圣经所启示的人论

圣经辅导——即合乎圣经、尊崇圣经为最高准则的辅导——必定是牢牢地扎根在圣经所教导的人论之上。若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引导受辅者回归到【正常】的生活轨道,那么我们对于【正常】的定义就是攸关生死般重要了!

有“精神科与心理学的圣经”之称的DSM手册,对于一个人正常与否的界定,主要在于这个人是否还能够一如往常地执行他每天的生活功能。[2]意思是,若一个人脾气暴躁、有看色情网络的习惯,只要他依然能够一如往常地与人交际、把工作做好、有清楚的思绪、没有自杀的倾向,这人依然是正常的。唯有当他的坏脾气和色情网络瘾发展到影响他的日常操作时,才被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。这与圣经对【正常人】的看法背道而驰。

何谓上帝眼中的【正常人】?

27神就照自己的形像造人,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。 28神就賜福给他们,又对他们说:「要生养众多,遍满地面,治理这地,也要管理海里的魚、空中的鸟,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。」 ——创一27-2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帝在创造人类时就定下了何谓【正常人】。一个【正常人】乃是拥有上帝的形象的人。形象的概念其实不难。翻一翻你的全家福,又或者是上谷歌搜寻一下“明星亲子”,你一定察觉: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亲生父母的影子,换句话说,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一定会像自己的亲生父母,以致于看到这孩子就好像看到他的父母。圣经告诉我们在万物中唯有人类拥有上帝的形象,我们是上帝形象的承载者(image-bearer)。因此,【正常人】的定义是:活得像神,活出上帝的性情,使万物和身边的人看见上帝是怎样的一位神,在万物中是上帝的代表。为此缘故,圣经告诉我们,人活着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荣耀那位创造我们、将祂的形象放在我们里面的上帝(林前十31)。

人活着若不认识神,也不愿意活出上帝的样式,这一辈子就白活了。如同一个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冰箱的冰箱,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制柜子,单单满足于收藏干粮、碗碟杯盘。因为插头从未与电源连接,所以从出厂直到被丢弃的那天,它从未发现自己原来拥有保鲜、冰冻的功能——与普通木柜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。这多么可惜啊!

合乎圣经的神论(The Doctrine of God)是人论的基础,是圣经辅导的奠基石,是【正常人】的标杆。因此,若要活出荣耀神的生命,若要藉着圣经辅导帮助他人活出荣耀神的生命,好好地认识上帝的属性是绝对不可或缺的。

三一神的属性

认识上帝的属性就是认识上帝的性情、了解上帝的性格,相等于回答这个问题:上帝是一位怎样的神?在教会一段时间的基督徒大概不会对此感到陌生。至少,我们可以在诗歌中学习到:上帝是全能的、智慧的、慈爱的、满有怜悯的、夕在今在以后永在的、公义的、圣洁的…诗篇也教导我们:因为耶和华本为,他的慈爱存到永远,他的信实直到万代。(诗一百5

我个人从叶提多博士对上帝的属性的教导与整理获益无穷。[3]叶博士以一颗钻石来比喻上帝的荣耀,而钻石闪闪发亮的不同切面则比喻上帝的不同属性。叶博士将上帝的属性归纳为八个:无所不能(omnipotent)、无所不在(omnipresent)、无所不知(omniscient)、无所不有(omni-sufficient)、无所不信(omni-faithful)、无所不和(omni-harmonious)、无所不时(omni-historical)、无所不圣(omni-holy)。而每个属性都有上帝的祝福面与咒诅面。在这里略略分享前三个,也是大家最熟悉的。

上帝是无所不能的神。对于属祂的子民,祂以无所不能的祝福面待他们:不仅创造万有(耶三十二17),更用祂的大能使万物持续正常运作(来一3),使万事互相效力,叫爱神之人无论从顺境或逆境都得着属灵益处(罗八28-30)。对于抵挡、拒绝祂的人,祂以无所不能的咒诅面待他们:用祂无以伦比的能力来败坏所有敌对势力,正如从前追赶以色列民的法老王、追杀大卫的扫罗王以及想除灭婴孩耶稣的希律王,三人的计划至终都以失败、蒙羞收场。

上帝是无所不在的神。祂创造空间,因此不受空间限制(申十14;诗一百三十五6)。对于属祂的子民,祂以无所不在的祝福面待他们:永远与他们同在,并且藉着祂的同在来祝福他们。对于悖逆、不信的人,上帝的无所不在是一种咒诅:因为他们无论往何处去,都无法逃避上帝的审判(摩九1-4)。洪水事件、所多玛与蛾摩拉的毁灭、甚至顽固的先知约拿受神管教,都让我们明白这事实。

上帝是无所不知的神。祂是一切知识与真理的源头,祂满有智慧(罗十六25-26)。对于属祂、寻求祂的人,上帝以祂的无所不知来祝福他们:祂完全认识自己的羊,也乐意引导他们认识真理,将智慧赐给他们。对于顽梗、不悔改的人,无所不知的上帝任凭他们留在无知和虚妄中(提后四3),任凭他们听信撒旦的谎言(约十26),使他们不认识真理(赛六9-10)。

也许你会疑惑:上帝无所不在、无所不能、无所不知的属性是何等超越我们,我们这些有限的人类怎么可能效法呢?

道成肉身的基督在人性中彰显神的属性

从来没有人看见神,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。——约一18

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,是神本体的真像,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。——来一3a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一神的第二位格——圣子耶稣基督——曾经披上人性,来到世上,成为人。耶稣基督在世上活出了上帝心目中完美的【正常人】样式——他没有犯罪,也完美地体现上帝的属性,荣耀他的父。他是真正、唯一的完全人。他是上帝最完美的形象。他的一生似乎是在告诉我们:看哪!这才是人当有的样子!

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完美地体现出上帝无所不能的属性。他没有失去他的神性,因此四福音记载耶稣依然有能力掌管大自然。耶稣也善用他的能力来帮助、祝福有需要的人,例如使瞎子看见、瘸腿行走、麻风病者痊愈。此外,耶稣虽然满有能力,却从不用这能力来成就自私的益处。在旷野受试探时,他拒绝把石头变成面包(太四1-4)。在十字架上受苦、被讥讽时,他拒绝自救、自我辩护、从十字架上下来(太廿七52-54)。

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完美地体现出上帝无所不在的属性。耶稣因为披上人性成为像你我一样的人,而暂时受空间的限制。然而,他的降生却实现了上帝极宝贵的应许:以马内利(Immanu-el),神真实与人同在,住在人中间(赛七14;约一14)。在世时,耶稣与神的百姓一起敬拜、守安息日(路四16),他也寻找失丧的人,与罪人同在(路十九10),把天国的福音带给他们。对于那些心怀不轨、刚硬不信的人,耶稣不把自己交付他们(约二24)。

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完美地体现出上帝无所不知的属性。耶稣因为披上人性而需要在智慧与身量上如同我们渐渐增长(路二4052)。他殷勤、认真学习圣经,也乐意降服在圣经的权柄之下。他如同先知,对人正确地讲解上帝的道,把经文活用在生活处境中,并且纠正错误(太五七)。对骄傲自大的人,他以比喻隐藏天国的福音,任凭他们听不明白(太十一25,十三14-15)。

说到这里,你是否略略看见上帝的属性,藉着耶稣基督的人性展现出来时,开始与我们的生活更有关系、更靠近了呢?

圣灵的工作的必要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若只谈到这里,基督徒生活就与其他宗教的道德教育毫无分别了——只不过是在效法对象和经典上有差异:我们效法基督,佛教徒效法佛陀,回教徒则跟随先知穆罕默德…但事实并非如此!

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最根本的差异在于:圣经告诉我们,我们靠自己绝对没有能力效法基督、活出上帝的样式。我们若想要靠自己的意志力、积极想法、正能量、纪律,我们注定失败。为什么呢?因为自从始祖亚当与夏娃犯罪堕落以后,这世界已经不再有【正常人】。

10就如经上所记:没有义人,连一个也没有。11没有明白的;没有寻求神的;12都是偏离正路,一同变为无用。没有行善的,连一个也没有。——罗三10-12

12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,死又是从罪来的;於是死就临到众人,因为众人都犯了罪。——罗五12

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…2那时,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,随从今世的风俗,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,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。3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,放纵肉体的私欲,随著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,本为可怒之子,和别人一样。 

——弗二1-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按照圣经中【正常人】的标准,我们一出生就不正常,因我们是罪人(诗五十一5)、是灵性死亡的人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自然认同活着的目的是荣耀神、效法基督;相反的,我们会感到讶异,为什么我不能为自己的荣耀而活?为什么我不能自己选择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式?为什么我没有主权主导我的一生?我们也看不见以神为中心的生命有何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耶稣基督在世上过的完美生活不仅是为了成为我们的榜样。更重要的,他的完美生活是代替我们而活的。他在上帝面前获得了100%的成绩单,然后把这成绩单白白赐给凡信靠他的人,与我们那惨不忍睹的烂成绩单交换,代替我们接受我们当得的刑罚和咒诅,使我们藉着恩典、因着信被上帝接纳(约三16-18;弗二8-9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但如此,耶稣也赐下圣灵住在我们心里,为我们进行“换心脏手术”——除去被罪捆绑的石头心,以柔软的肉心代替(结三十六26-27),把上帝的律法写在我们的心版上(来十16),使我们得着能力也甘心乐意地爱慕、遵行上帝的话,为上帝的荣耀而活。我们这群被救赎的人,在基督里、靠着圣灵,已经有了新生命、【正常人】的生命。这生命还要继续成长,直到见主面那日(腓一6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如保罗所说,我们既然是藉着上帝的恩典被救赎、被改变,往后的日子,我们也一样是藉着恩典、靠圣灵的能力——不是靠自己的意志力,学习活得越来越像耶稣基督。基督徒生活的成长之路因此少不了勤读勤听神的话、常常祷告、与众圣徒聚会,来支取上帝已为我们预备的恩典。

 

圣灵把上帝的属性传递给我们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靠着圣灵的能力,我们学习效法耶稣基督所体现无所不能的衍生属性。我们虽然没有超自然能力,但上帝却赐给我们各人有不同的恩赐、才干、专长。我们应当学习成为能力的好管家,常常思想:我可以如何妥善地使用神所赐的能力,以至于身边的人得着祝福、上帝得着荣耀?能言善辩的妻子若是好管家,就会用这能力在尴尬场面帮丈夫解围、尝试说服丈夫远离试探与罪恶;若是恶管家,就会用这能力在众人面前数落丈夫,使丈夫无地自容,甚至说服丈夫远离神。善于交际的人可以使用这恩赐在关怀教会中的新朋友和软弱的肢体、接待远方而来的客旅,使人感受到上帝家中的爱和温暖;相反的,这能力也可能被滥用来操控人际关系,害人利己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我们也当求圣灵帮助我们效法基督约束自己的能力。举例来说:上帝若赐给我们能言善辩的恩赐,在面对别人无理的谩骂、语言上的攻击时,我们是否乐意选择勒住自己的口舌,暂且忍耐,在适当的时候、以非血气的方式回应对方呢?我们是否乐意不计较自己的得失,反倒思考如何挽回这位犯罪的人呢?能力越大,所面对的试探越大。

靠着圣灵的能力,我们学习效法耶稣基督所体现无所不在的衍生属性。在婚姻中,夫妻应当学习享受彼此同在,尽量避免长期聚少离多的生活模式,免得给魔鬼留地步(林前七15)。在亲子关系中,父母亲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迪斯尼旅游、不是电子产品、不是最棒的教育(虽然这很重要),而是有品质的陪伴。父母亲应当学习享受与孩子同在的时光,有品质的陪伴意味着放下手中的忙碌、放下手机,用心与孩子交流、观察并理解他们,积极主动维持关系。关于【与人同在】这方面,我们基督徒需要学习如何成为“入世但不属世”的人。耶稣给门徒的使命并不是从世界抽离(约十七15),而是积极将天国的福音、悔改与赦罪的道带入这不信的世界(太廿八19-20),但我们依然要谨记自己被分别为圣、是天国子民、作光作盐的身份。我们有责任与需要福音的人同在,透过分享福音来服侍他们、祝福他们。但,我们要谨慎保守自己,不与他们有罪的生活形态有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靠着圣灵的能力,我们学习效法耶稣基督所体现无所不知的衍生属性。我们虽然不能预知未来,但我们可以在生命的每个分叉路口做出智慧的选择,成为智慧之子。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,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。(箴九10)智慧始于敬畏神。敬畏神始于正确地认识神。正确地认识神,并无他法,唯有透过认真地研读上帝的自我介绍——圣经。让神的话充满我们,引导我们的理性、情感、意志,陶塑我们的价值观,使我们越来越按照上帝的思想来思想。愚昧人的愚昧在于永远卡在自我为中心、自以为是、自高自傲的框框。智慧之子则学习靠着神的话学习分辨真假知识,提防属世的各种歪理与迷思(弗五11;西二8)。

 

总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帝的属性是基督徒生活的标杆,也是每位圣经辅导员要指引人到达的方向。这是一生的功课。但愿我们一起学习,靠着圣灵的能力,效法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,渐渐活出荣耀神的生命。



[1] 以上是虚构故事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
[2] 其中一个例子可参考DSM-V如何定义“忧郁症”: To receive a diagnosis of depression, these symptoms must cause the individual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in social, occupational,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. 取自:https://www.psycom.net/depression-definition-dsm-5-diagnostic-criteria/

[3] 叶提多牧师(博士)(Rev. Dr Timothy Paul Yates)是台湾改革宗神学院现任教务主任,也是圣经辅导硕士的主要教授。以下关于上帝的属性的内容摘自他的新书Foundations: God’s Glory As An Integrating Perspective On Reformed Theology(中译《神的荣耀作为改革宗神学整合视角基础》,台北:改革宗出版社,2017)。


图片取自: https://unsplash.com/@aaronburden 

Recommended Article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